鼠疫的预防措施(鼠疫又称)

一、鼠疫又称什么

黑死病

鼠疫又称黑死病,属于甲型传染病。在过去的岁月,染病之后如果不对症治疗,传染率和死亡率很高,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病死率几乎达100%。历史上世界范围的几次大鼠疫,的确造成了人员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们谈鼠疫色变。

最早的一次鼠疫大流行,是公元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洲和亚洲有上亿人丧生。而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西南、东北及欧亚流行的鼠疫,也夺了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扩展资料:

鼠疫防控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各级疾控机构及时开展研判并报告预警信息;

第二,各级疾控机构、特别是省级疾控机构应保持对鼠疫的诊断确认能力;

第三,各级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员应深化对鼠疫疾病特征及防控对策的认识,适应新的社会及时代发展特点及新的疫情形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无需谈鼠疫色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鼠疫疫情防控暨培训视频会议

二、鼠疫分为哪几种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也叫做黑死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在原发性肺鼠疫基础上,病菌侵入血流,又形成败血症,称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少数感染极严重者,病菌迅速直接入血,并在其中繁殖,称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病死率极高。

鼠疫杆菌属耶尔森氏菌属。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长约1~1.5μm宽约0.5~0.7μm,两端染色较深。无鞭毛,不能活动,不形成芽胞。在动物体内和早期培养中有荚膜。可在变通培养基上生长。在陈旧培养基及化脓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荚膜FI(fraction I)抗原,分为两种,一种是多糖蛋白质(F--I),另一种为蛋白质(F--IB)。抗原性较强,特异性较高,有白细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补体结合或间接血凝检测;②毒力V/W抗原,在细胞表面,V抗原是蛋白质,可使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W抗原为脂蛋白,不能使机体产生保护力。V/W抗原结合物有促使产生荚膜,抑制吞噬作用,并有在细胞内保护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故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

鼠疫杆菌产生二种毒素,一为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质),对小鼠和大鼠有很强毒性,另一为内毒素(脂多糖),较其它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毒性强,能引起发热、Dic、组织器官内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瓦茨曼(Shwartzman)反应。

鼠疫基本病变是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淋巴结肿常与周围组织融合,形成大小肿块,呈暗红或灰黄色;脾、骨髓有广泛出血;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浆膜腔发生血性积液;心、肝、肾可见出血性炎症。肺鼠疫呈支气管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浆液性渗出以及散在细菌栓塞引起的坏死性结节。

【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除轻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同。

腺鼠疫占85~90%。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因下肢被蚤咬机会较多,故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约占70%;其次为腋下,颈及颌下。也可几个部位淋巴结同时受累。局部淋巴结起病即肿痛,病后第2~3天症状迅速加剧,红、肿、热、痛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块,剧烈触痛,病人处于强迫体位。4~5日后淋巴结化脓溃破,随之病情缓解。部分可发展成败血症、严重毒血症及心力衰竭或肺鼠疫而死;用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可降至5~10%。

肺鼠疫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该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X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如抢救不及时,多于2-3日内,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鼠疫的预防措施(鼠疫又称)

败血型鼠疫又称暴发型鼠疫。可原发或继发。原发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强,所以发展极速。常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无淋巴结肿。皮肤粘膜出血、鼻衄、呕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多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很少超过3天。病死率高达100%。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可由肺鼠疫、腺鼠疫发展而来,症状轻重不一。

轻型鼠疫又称小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血培养可阳性。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其他少见类型

1.皮肤鼠疫病菌侵入局部皮肤出现痛疼性红斑点,数小时后发展成水泡,形成脓疱,表面复有黑色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浸润,基底为坚硬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脓疱,类似天花,有天花样鼠疫之称。

2.脑膜脑炎型多继发于腺型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现脑膜脑炎症状、体征时、脑脊液为脓性,涂片或培养可检出鼠疫杆菌。

3.眼型病菌侵入眼结膜,致化脓性结膜炎。

4.肠炎型除全身中毒症状外,有腹泻及粘液血样便,并有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粪便可检出病菌。

5.咽喉型为隐性感染。无症状,但从鼻咽部可分离出鼠疫杆菌。见于预防接种者。】

三、鼠疫为什么又被称做黑死病

这是因为得了鼠疫的患者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

黑死病开始于十四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亚。在随后的数年内由商人和士兵携带到俄罗斯南部克里米亚。在十四世纪四十年代,流行病从克里米亚传到西欧和北非。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在1348~1350年间,总共有2500万欧洲人死于黑死病。但是,这次流行并没有到此为止。至以后的40年中,它又一再发生。

14世纪20年代当此瘟疫细菌再次爆发之前,它已经在亚洲戈壁沙漠中潜伏了数百年,之后迅速随老鼠身上的跳蚤中的血液四处传播,从中国沿着商队贸易路线传到中亚和土耳其,然后由船舶带到意大利,进入欧洲。

欧洲密集的人口成了此疾病的火药筒。3年里,黑死病蹂躏整个欧洲大陆,再传播到俄罗斯,导致俄罗斯近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口死亡。

扩展资料

鼠疫的预防:

1、管理病人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人,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将病人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

对于肺鼠疫病人要进行严格的隔离。各型鼠疫病人应分别隔离,肺鼠疫病人应单独一室,不能与其他鼠疫病人同住一室。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3、消灭跳蚤病人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类历史上十次最严重的瘟疫黑死病几乎毁灭欧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鼠疫

四、鼠疫是什么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是鼠传给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国际上定为第一号法定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鼠疫本来是啮齿动物的传染病,当鼠间流行鼠疫时,就会出现大批的病鼠和死鼠。鼠死后,它身上吸有鼠疫菌血液的跳蚤就会离开鼠体,找到活的动物吸血传染病菌,如果叮咬了人,人就会感染上鼠疫病。鼠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根据发病部位和病理变化的不同,可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性鼠疫、脑膜炎鼠疫等病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