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多久能恢复正常(周围神经病)

一、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应该怎么进行治疗呢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全称为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的周围神经病。

一、什么是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特点是在轻微的机械损害或者压迫的情况下,可发生急性的单神经或者神经丛的麻痹,并且能多次缓解和复发。病理特征是阶段性的神经脱髓鞘以及局限性的神经痛,神经髓鞘的增厚所形成的腊肠体样的结构。它最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非骨头处的非神经病变,导致足下垂。还有肘部的尺神经病变所导致的小鱼际肌和骨间肌的无力、萎缩。还有腕部的正中神经病变所导致的腕管综合征,大鱼际肌萎缩无力,以及拇指、食指的感觉缺失,臂丛和桡神经有时也会受累。

二、如何治疗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主要是营养神经和对症治疗等。周围神经病包括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就是给予一些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和甲钴胺。对因治疗要根据不同病因决定。比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静脉应用人免疫球蛋白针或血浆置换。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要积极查找原发肿瘤并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病毒感染性周围神经病需积极抗病毒治疗。维生素B12缺乏性周围神经病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同时积极补充维生素B12,包括口服和肌肉注射。早期明确诊断,合理预防是影响预后的关键。防治该病发作的重点是避免重体力劳动,外伤和易导致神经受压的姿势(如翘二郎腿、长时间坐位、支肘、伏案工作压迫腕管等),以减少神经麻痹的发作。

二、周围神经病是什么病

概述

周围神经病损分为神经痛和神经疾患两大类。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损有: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末梢神经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股外侧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病因

神经痛是指受累的感觉神经分布区发生剧痛,而神经传导功能以及神经递质无明显变化,如三叉神经痛。

神经疾患泛指周围神经的某些部位由于炎症、中毒、缺血、营养缺乏、代谢障碍、外伤等引起的一组疾病和损伤,属炎症性质者习惯上称为神经炎。

症状

周围神经炎症与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①运动障碍: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

②感觉障碍:局部麻木、灼痛、刺痛、感觉过敏、实体感缺失等;

③反射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④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局部皮肤光润、发红或发绀、无汗、少汗或多汗,指(趾)甲粗糙脆裂等。

周围神经损伤后,常出现浮肿、挛缩等合并症,应注意预防。

检查

周围神经病损后,除了须仔细而全面地采集病史、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外,尚有应进行功能检查与评定,以了解周围神经病损的程度,作出预后判断,确定康复目标,制订康复计划,评定康复效果等。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项,肌电图。

治疗

对这些病损的处理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

一般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病损早期,手术治疗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而又适合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损伤,而康复治疗无论在周围神经病损的早期与恢复期还是在手术治疗前后均应进行。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疼痛,预防与解除肌肉肌腱挛缩、关节僵硬,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最终恢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一)预防与治疗合并症。

1.浮肿:可用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压迫,患肢按摩与被动运动,热敷、温水浴、蜡浴、红外线、电光浴以及超短波、短波或微波等方法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水肿或积液的吸收。

2.挛缩:预防极为重要。除采用预防浮肿的方法外,还应将受累肢体及关节保持在功能位置上,可使用三角巾、夹板、石膏托或其他支具作固定或支托,并应注意避免对感觉丧失部位的压迫,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3.继发性外伤:一旦发生创伤,由于创口常有营养障碍,治疗较难。对丧失感觉的部位等要经常保持清洁,并进行保护。对创口可采用超短波、微波、紫外线、激光等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创口愈合。

(二)促进神经再生。对保守治疗与神经修补术后病人早期应用理疗有利于受损神经的再生过程,同时,可应用促神经再生药物。

(三)保持肌肉质量,迎接神经再支配。可采用电针、电刺激疗法以及按摩、被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等方法,以防止、延缓、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保持肌肉质量。

(四)增强肌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一旦受累肌的肌电图检查出现较多的动作电位时,就应开始增强肌力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五)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六)解除心理障碍。周围神经病损患者,往往伴有心理问题。可采用医学宣教、心理咨询、集体治疗、病人示范、作业治疗等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

对保守治疗无效而又适合或需要手术治疗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对受累肢体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或完全不能恢复,应视具体情况分别给其设计、配制辅助器具,进行代偿功能训练。

三、患上周围神经病该怎么办什么是周围神经病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是遍布着各种神经,都是支配着我们身体正常运转的介质。但是,近年来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越发高,有些导致行动不便或者是语言障碍等现象,对健康的伤害是比较大。常见的就是周围神经病,其实就是周围神经发生并发症感染或者是发炎,这种疾病多数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如果是患上周围神经病的话,一定要及时的接受治疗,而且建议去正规的神经科进行治疗。一.周围神经病的症状

周围神经病主要表现在受损神经支配范围内的感觉和运动及神经功能异常,有多发现也有单一性,也会有对称性和不对称性,这些现象都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疾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是不分年龄阶段的。周围神经病常见的感觉症状就是肢端感觉到麻木或疼痛,或者是有感觉过敏或异常,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有可能出现感觉消退或者是消失。还有日常的运动也会受到阻碍,比如四肢远端为主的迟缓的不全瘫痪,肌张力减低,严重的话会导致肌肉萎缩。二.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方法

神经科的医疗设备还是比较齐全的,而且对于患者来说,还是有一整套的治疗方案,效果是非常不错的。治疗的方式有三种:其一是病因治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症下药,只有找准患者的主要因素,针对治疗,如果是中毒引起的,要阻止毒性物质进入人体,而且要远离毒性根源或者工作环境。其二是一般治疗,就是针对患者进行卧床休息,然后跟进急性的周围神经病进行合理的用药。其三是加强护理和日常康复,肢体保持功能,经常翻身,日常康复的话要接受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患上周围神经病不仅有损身体健康,而且还会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对于预防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日常要做好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勿大喜大悲或抑郁过度,要消除紧张和激动的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

四、周围神经病有何症状及治疗

周围神经病

锁定

声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周围神经是指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原发于周五神经系统结构或者功能损害的疾病。

目录

1生理解剖

2常见病

3病因及发病机制

周围神经病多久能恢复正常(周围神经病)

4分类

5临床表现

6诊断

7治疗

1生理解剖

周围神经从功能上分为感觉传入和运动传出两部分。前者由脊神经后根、后根神经节及脑感觉神经组成。

周围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种。

神经纤维是周围神经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众多神经纤维集合为神经束,若干神经束组成神经干。

2常见病

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多发性脑神经损害;脊神经疾病:单神经病及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3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复杂,可能与营养代谢、药物及中毒、血管炎、肿瘤、遗传、外伤或机械压迫等原因相关。它们选择性地损伤周围神经的不同部位,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在周围神经发病机制中轴索运输系统意义重大。轴索内有纵向成束排列的神经丝和微管,通过横桥连接,从神经元胞体运输神经生长因子和轴索再生所需的多种物质至轴索远端,起营养和代谢作用;也可影响神经元传递信号,增强其代谢活动。轴索对毒物极其敏感,病变时正向运输受累可致轴索远端细胞膜成分及神经递质代谢障碍;逆向运输受累可引起轴索再生障碍。

4分类

由于疾病病因、受累范围及病程不同,周围神经疾病的分类标准尚未统一,单一分类方法很难涵盖所有病种。首先可先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后者按病因又分为营养缺乏和代谢性、中毒性、感染性、免疫相关性炎症、缺血性、机械外伤性等;根据其损害的病理改变,可将其分为主质性神经病和间质性神经病;按照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复发性和进行性神经病等;按照累及的神经分布形成分为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等;按照症状分为感觉性、运动性、混合性、自主神经性等种类;按照病变的解剖部位分为神经根病、神经丛病和神经干病。

5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疾病有许多特有的症状和体征,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缺失、感觉异常、疼痛、感觉性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包括运动神经刺激和麻痹症状。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肌束震颤、肌纤维颤搐、痛性痉挛等,而肌力减低或丧失、肌萎缩则属于运动神经麻痹症状。另外周围神经疾病患者常伴有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自主神经受损常表现为无汗、竖毛障碍及直立性低血压,严重者可出现无泪、无涎、阳痿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

6诊断

病史描述、临床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是诊断周围神经疾病的主要依据。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对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很有价值,可发现亚临床型周围神经病,也是判断预后和疗效的客观指标。周围神经组织活检一般用于临床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定性困难者,可判断周围神经损伤部位,如轴索、神经膜细胞、间质等。部分周围神经病还可通过病理组织检查明确疾病性质如麻风、淀粉样变性等。总之,周围神经疾病的定位诊断根据上述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改变并不难,而病因诊断则要结合病史、病程的发展、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任何一项单独的辅助检查都不能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7治疗

首先是病因治疗;其次给予对症支持处理,如给予止痛药物及B族维生素等。针灸、理疗、按摩是恢复期中的重要措施,有助于预防肌肉挛缩和关节变形。

康复治疗

目前认为周围神经病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肌束震颤,痉挛等)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周围神经病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在对肌肉萎缩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恢复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国际上一般建议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家用型的多功能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肌肉萎缩肢体运动恢复。它本身以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这种疗法可使肌肉萎缩的肢体模拟出正常运动,有助于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恢复肌肉萎缩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