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中国有吗(SARS病毒)

一、寨卡病毒是什么病毒

寨卡病毒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怎么出现过,主要就是非洲地区以及一些热带地区呈现传播趋势,但是寨卡病毒也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病毒,所以我们要注意防范。那么,寨卡病毒是什么病毒呢?寨卡病毒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一般临床表现

(1)发热

寨卡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表现出来的发热多为中低热,体温一般在37.5度-38.5度之间,且症状不明显。

(2)皮疹

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出现皮疹,皮疹一般多为斑丘疹,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如果刚从感染区回来又发生这类症状需要重视。

(3)关节痛

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出现皮疹,皮疹一般多为斑丘疹,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如果刚从感染区回来又发生这类症状需要重视。

(4)非化脓性结膜炎

感染了寨卡病毒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会发生非化脓性结膜炎,主要是结膜组织发生炎症,具体表现为眼结膜有充血,但分泌物很少。

2、寨卡病毒是啥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3、具体传播途径

(1)蚊虫叮咬: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研究表明寨卡病毒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

4、感染之后症状

感染寨卡病毒后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7天后自愈,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目前研究表明,该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小头畸形。

寨卡病毒中国有吗(SARS病毒)

5、要怎么预防呢

目前该病尚无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物。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环境,消除蚊虫孳生地。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以及饮水器接水槽等室内积水容器;排干房前屋后及屋顶沟渠死水;储水容器加盖,以防蚊子进入;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2)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使用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或使用防蚊剂;尽量穿宽松、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在皮肤裸露部分使用驱避剂;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时刻在蚊子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3)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4)从存在寨卡病毒本地传播的地区回来后,若出现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告知近期旅行史。

二、基于DNA的Zika疫苗可防止感染脑损伤和死亡

本聪明但不自以为是,有趣但不哗众取宠的深空小编又双__来给大家发资讯了!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下面一起让我们去吃瓜围观吧。

随着寨卡病毒在全球的传播继续,正在努力阻止该病的传播。尽管目前尚无针对Zika病毒的许可疗法或疫苗,但发表在《 npj Vaccines》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合成的DNA疫苗方法如何成功地保护体内免于由蚊传Zika病毒引起的感染,脑损伤和死亡。在这项临床前研究中,接种疫苗后再接种Zika病毒可保护100%的动物模型免受Zika感染。

此外,它们被保护免受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变性,而另一群人在寨卡病毒感染后显示出大脑的变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免疫反应对于预防寨卡病毒和预防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至关重要,首席研究员戴维B韦纳博士,美国疫苗中心执行副总裁兼疫苗中心主任说。 Wistar研究所和Wistar癌症研究的WW Smith慈善信托教授。

随着寨卡病毒的威胁持续存在,这些结果提供了这种疫苗可能的保护能力的新方面的见解,作为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预防方法。该研究是首次在动物模型中分析疫苗易感疾病,提供有关易感个体免疫应答的保护作用的信息。寨卡病毒的先前研究已经在动物模型中测试了对寨卡病毒天然抗性的疫苗。这项研究以重要的方式扩展了这些先前的研究。

Inovio Pharmaceuticals,In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 Joseph Kim博士,工商管理硕士补充说:与Wistar合作,我们清楚地展示了我们和合作伙伴搬迁产品开发平台时的强大功能和速度。 Zika疫苗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从实验台到人体研究,都利用我们的平台来帮助应对这种疫情。在这项最新研究中,Weiner及其同事证明了合成的DNA疫苗如何在体内表达Zika的特异性抗原。

他们观察到,这种新型疫苗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中产生了强大的抗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反应,可中和病毒。此外,他们发现该疫苗在动物模型中提供了针对疾病和死亡的保护,同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意味着该疾病无法传播至大脑。考虑到患有这种疾病的婴儿可能会发展成小头畸形,先天缺陷导致头部异常变小并可能阻止大脑正常发育的风险,这一点尤其重要。

寨卡病毒和许多其他蚊媒疾病的重要方面是,并非每个感染病毒的人都会因此而生病。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先前的研究,使用Zika,只有约20%到25%的病毒感染者实际上受到了这种疾病的影响。但是,无法确定某些人会因该病毒而患病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对于这项研究而言,至关重要的是要检查疫苗如何在感染的有症状宿主中发挥作用。

这种Zika疫苗是由Inovio,Wistar Institute和GeneOne Life Science Inc.合作开发的,目前正在两项人类临床研究中进行测试。Inovio希望在2016年底之前报告在迈阿密,费城和魁北克市进行的首个40个主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数据。八月份,两家公司还在波多黎各启动了针对160个主题的第二项研究。CDC估计,到今年年底,寨卡病毒将感染波多黎各人口的25%以上,这为这项研究的安慰剂对照设计提供了潜力,可在2017年提供疫苗功效的探索性信号。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仅在美国就报告了总计近4,000例Zika感染病例。尽管其中大多数是与旅行有关的病例,但据报道,有100多例源于美国的寨卡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已有60多个国家报告了蚊子传播这种疾病的情况。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的壁内研究计划的支持,授予NIH R01 AI092843。Weiner获得了Inovio Pharmaceuticals Inc.和Gene One Life Science Inc.的资助。

欲要知晓更多《基于DNA的Zika疫苗可防止感染脑损伤和死亡》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三、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2007年以前,全球仅报告14例寨卡病毒病散发病例,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现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其后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国家及地区有增加趋势。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我国台湾也报告1例来自泰国的输入性病例。在寨卡病毒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疫情的快速蔓延以及与小头畸形之间的可能因果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病原学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0.8Kb,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目前在南美地区流行的病毒为亚洲型。寨卡病毒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可在蚊源细胞(C6/36)、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细胞中培养繁殖并产生病变。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灭活。

四、寨卡病毒 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毒

以下内容引自Wikipedia:

寨卡病毒(英语:Zika virus, ZIKV,马新译作兹卡病毒,香港译作寨卡病毒,台湾译作兹卡病毒),是黄病毒科中之黄病毒属,经由埃及斑蚊传播,而使受斑蚊叮咬的人罹患寨卡病毒感染症(亦称寨卡热)[1]。该病毒最早在1947年于乌干达的寨卡森林中的猕猴体内分离出来,因而得名。依据基因型别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种型别,在中非、东南亚和印度等都有发现的纪录。过去只有少数人类病例的报导,直到2007年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雅蒲岛爆发群聚疫情,才对此疾病有较多的认识。

2015年起寨卡病毒疫情于中南美洲快速扩散,其中巴西甚至出现超过4,100例新生儿小头畸形,新生儿小头畸形被怀疑与寨卡病毒相关,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政府都提出紧急因应措施[2]。

概述:

寨卡病毒与登革热,黄热病,日本脑炎和西尼罗河病毒有亲属关系。它会引发类似温和的形式的登革热的症状,由休息与症状治疗,目前还无法通过药物或疫苗来预防。寨卡病毒经由母亲传染给孩子,新生婴儿感染此病毒可能导致小头畸形,而成人感染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亦可能有所关联。

在2016年1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了受影响的国家名单,包括强化注意事项,建议孕妇考虑推迟旅行的旅行指南。其他国家的政府或健康部门也很快发出类似的旅行警告,而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牙买加建议女性推迟怀孕,直到更多的人知道其中的风险。

寨卡病毒有包膜呈二十面体,就像是与它有亲属关系的其他病毒,并且具有不分段,单股正链RNA基因组。这是与斯庞德温尼病毒(Spondweni virus)密切相关的病毒,是斯庞德温尼病毒病毒进化枝两种病毒之一。

该病毒最早在1947年4月由黄热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从被放置在一个笼子中的猕猴分离出,地点在乌干达,维多利亚湖附近的兹卡森林[3]。随后在1948年1月在同一地点,从非州斑蚊第二次被分离出来。在1952年当猴子出现发烧症状,研究人员从它的血清中分离出传播病原体,这是第一次描述为寨卡病毒。在1968年它首次从尼日利亚人分离出来。从1951年到1981年人类感染的证据是从其他非洲国家如中非共和国,埃及,加蓬,塞拉利昂,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以及在亚洲的部分地区,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都有报导。

寨卡病毒有非洲裔和亚洲裔两个谱系。演化学研究显示,在美洲蔓延的病毒与法属波利尼西亚的菌株密切相关。寨卡病毒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已经公布。从最近序列调查初步结果,在公共领域发现了一个在非结构蛋白1密码子可能的变化,这可能会增加在人体中病毒复制的速度。

感染症状: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并不为人所知,但可能为几天。其病症与登革热等其它虫媒病毒感染相似,包括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眼窝痛以及头痛。这些症状往往较轻,持续2-7天[3]。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国家卫生当局在此期间报告称,格林-巴利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3]。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身体免疫系统侵袭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而出现的病情。它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并可影响任何年龄的人。尚不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该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胳膊和腿酸麻。如呼吸肌受到影响,则可发生严重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受格林-巴利综合征影响的大多数人会痊愈,有些人可能会继续感到身体无力等[4]。

2015年在巴西出现的疫情中,当地卫生当局发现在普通民众中间发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东北部出生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出现增多情况。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的机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3]。

传播方式:

主要是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斑蚊叮咬后,经过约3-12天的潜伏期后,约五分之一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感染者在发病时期,血液中存在寨卡病毒,此时如再被病媒埃及斑蚊叮咬,病毒将在病媒埃及斑蚊体内增殖,约10天左右[5],病毒进入埃及斑蚊的唾液腺,就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而当埃及斑蚊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这个健康的人就会感染寨卡病毒。此外,也可能经由性行为[6]、垂直传染(在怀孕期间由母亲传染给胎儿)[7][8][3]而感染。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该病毒有可能通过性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不过仍需更多研究以确认性传播是否为兹卡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在2016年1月25号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Laura Rodrigues教授于2016年1月25号强调发展寨卡病毒疫苗的重要性,应该如同德国麻疹疫苗一样给予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接种以防止怀孕时受到病毒感染而导致畸胎。在疫苗出现前,对于想要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女性而言应该小心被蚊虫叮咬以及避免前往高风险的疫区[3]。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