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不是骨髓炎(肾性骨病诊断标准)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

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

1、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

2、外伤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3、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在急性期中,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多数病例可获得治愈,但仍有不少病人发生慢性骨髓炎。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原因如下:

(一)在急性期未能及时和适当治疗,有大量死骨形成。

(二)有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

(三)局部广泛疤痕组织及窦道形成,循环不佳,利于细菌生长,而抗菌药物又不能达到。

毒力基因的调控金葡菌的毒力基因调控极为复杂,受多种环境因素和细菌产物的影响。研究较多的是agr基因和sar基因,这两个基因可以上调细菌分泌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壁相关蛋白的合成。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葡萄球菌是耐药性最强的病原菌之一,该属细菌具备几乎所有目前所知的耐药机制,可对除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以外的所有抗菌药物发生耐药。

二、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A

A选项正确。B选项"多量输血"错,一次失血在500ml以内可代偿;一次失血500~800ml输等渗盐水或平衡液,同时应输血浆增量剂或全血;一次失血超过1000ml应及时输血。C选项"少量多种有效抗生素"错,应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D选项"无全身症状时不必切开排脓"错,应尽早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状,等到有全身症状时再切开排脓为时太晚。E选项,抗生素应继续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周左右。

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

按一般骨科手术前常规处理,但应注意:

1、详细检查并详阅X线片,明确死骨及死腔位置,确定手术切口途径等。

2、术前2~7d开始应用抗生素,用药前应作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测定。

3、创伤所致的骨髓炎,手术前应预防破伤风。

4、必要时准备输血。 1、病灶清除术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基本方法。

(1)切口长度应以能完全显露死骨及感染骨为度。注意切勿损伤主要神经及血管。

(2)骨膜切开及剥离范围应按病骨及死骨大小和多少而定,不可剥离过多。

(3)彻底切除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窦道及瘢痕组织,摘除所有死骨,引流不畅的死腔应予打开,但不可过多切除正常骨质。

(4)如手术未遗留较大或较深的死腔,软组织条件好,可行一期缝合,并在髓腔内上下各放一根有侧孔的塑料管,分别作为冲洗和负压吸引用,术后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冲洗7~10d,先后拔除冲洗管和引流管。如清除后有较大或较深的死腔遗留或软组织无法修补者,尚应同时进行消灭死腔或修复创面的手术,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肌瓣或肌皮瓣填塞术

适用于病灶清除后残留较大死腔者。应尽量选择邻近肌肉,但应避免采用肢体的主要屈伸肌,所用肌瓣不应过长,张力不宜过大。邻近无肌瓣可取时,可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瓣或肌皮瓣移植。

3、松质骨填塞术

在彻底清除病灶后,用髂骨片或其他松质骨填充死腔。此法易招致感染而失败,须慎重采用。一般多使用于局限性骨脓肿病灶清除后,或在病灶清除后局部骨质缺损多不植骨难以支持体重时。

4、含抗生素骨水泥充填术

清除病灶后将含抗生素的骨水泥珠充填,水泥珠可逐个拔出,也可在数月后一并取出后再进行植骨。

5、病骨切除术

身体某些部位(如腓骨中上部、髂骨翼、肋骨、尺骨远端等)的慢性骨髓炎,可将病变部分完全切除。

6、截肢术

创面经久不愈,肢体产生严重畸形、已发生癌变、肢体功能已大部丧失者可考虑作截肢术。

四、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简介

目录 1拼音 2概述 3疾病分类 4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 4.1血源性 4.2外伤性 4.3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 4.4骨髓炎的发生条件 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改变 6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7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 7.1诊断要点 7.2病史 7.3体检 7.4局部骨膜下穿刺抽液(脓)检查及X线检查 7.5辅助检查 7.6需要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鉴别的疾病 8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案 8.1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 8.2急性期的治疗 8.3制动 8.4手术治疗 9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预防 10参考资料附: 1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成药 1拼音

jí xìng huà nóng xìng gǔ suǐ yán

2概述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1、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2、外伤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3、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3疾病分类

骨与创伤科

4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

创伤史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

4.1血源性

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

4.2外伤性

外伤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4.3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

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4.4骨髓炎的发生条件

骨髓炎的发生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同时存在。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是外在因素,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以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为例说明其发生过程。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灭,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体未能将其全部消灭,细菌随循环可侵入骨骼。是否发生感染,要看当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条件决定。从解剖学上看,在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的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较慢,利于细菌繁殖。细菌积聚愈多,毒力愈大,则消灭愈难,发生骨髓炎的机会也就增加。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积聚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使该血管的末端阻塞,使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骨髓炎的发生常和外伤(扭伤、挫伤等)有关,局部损伤常为诱因,有利于细菌生长。

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改变

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灭,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体未能将其全部消灭,细菌随循环可侵入骨骼。是否发生感染,要看当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条件决定。从解剖学上看,在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的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较慢,利于细菌繁殖。细菌积聚愈多,毒力愈大,则消灭愈难,发生骨髓炎的机会也就增加。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积聚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使该血管的末端阻塞,使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骨髓炎的发生常和外伤(扭伤、挫伤等)有关,局部损伤常为诱因,有利于细菌生长。

6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皮肤发红、肿胀、压痛、关节功能受限。

7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 7.1诊断要点

1.好发于儿童,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1]。血源性骨髓炎常突然发病,寒战、高热,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重者出现昏迷和感染性休克[1]。

2.早期骨端有疼痛、发热及压痛,数天后骨膜下脓肿形成,肿胀及疼痛加剧[1]。脓肿破人软组织后疼痛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都更为明显,有波动感。脓肿破溃可形成窦道[1]。

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和CRP增快;早期血培养常为阳性[1]。分层穿刺对早期诊断及明确病原菌有益[1]。

4.X线检查在发病14天后可出现干骺端模糊、骨膜反应等;以后逐渐出现骨质破坏、死骨及新生骨[1]。

5.CT扫描及同位素骨扫描有助于早期诊断[1]。

7.2病史

注意有无创伤史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如疖肿、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无急性全身症状如畏寒、高热、脉速等。

7.3体检

注意有无全身中毒症状,患部有无皮肤发红、肿胀、压痛、关节功能受限等。

7.4局部骨膜下穿刺抽液(脓)检查及X线检查

如抽刺液作细菌学检查、血液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测定。同时进行X线摄片检查。

7.5辅助检查

有条件者可行MRI及ECT检查。

7.6需要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鉴别的疾病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注意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软组织感染及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8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案 8.1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

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中毒症状明显者可给予少量多次输血、降温、止痛等治疗。

8.2急性期的治疗

急性期主张尽早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通常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使用,并根据药敏试验进行调整。

早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是本病治疗的关键[1]。首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如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静脉滴注,成人每次1~2g,一日2~4次;儿童每日50~100mg/kg,分2~4次);常需要联合用药,一种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另一种则为广谱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每次0.5g一日1次,本品儿童不宜使用)[1]。根据实际效果或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1]。病情稳定后(一般在用药后2周),抗菌药物应连续使用3~6周[1]。

转诊:耐药菌的日益增多,基本药物可能无法满足治疗需求,而且患者多为儿童,建议转送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1]。

8.3制动

用石膏、夹板、皮牵引等行患肢抬高和制动。

8.4手术治疗

应用大剂量抗生素48h后高热仍不退者或骨膜下穿刺有脓时应手术治疗,包括骨膜切开、鉆孔或开窗。如已形成骨膜下脓肿,则应早期切开引流,髓腔内放置两根硅胶管进行抗生素溶液灌注冲洗。

怎么判断是不是骨髓炎(肾性骨病诊断标准)

9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预防

积极控制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对急性骨髓炎的预防首先应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机体受到细菌侵袭。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增强对疾病的认识能力。诸如疖、痈、急性扁桃腺炎已经发生,就应及早治疗,阻断细菌进入血液循环。

药物预防:

1、外敷药物用金黄膏或露王膏外敷;也可用太乙膏掺红灵丹外贴。

2、西药用红霉素软膏外涂。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