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浙贝母和川贝母的区别)

一、浙贝母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浙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半球形,直径1.5~6厘米,有2~3片肉质的鳞片。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50~80厘米。那么你知道浙贝母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浙贝母的药材类别

根茎类

浙贝母的性味

《本草正》:味大苦,性寒。

浙贝母的归经

归肺;心经

《本草正》: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

浙贝母的入药部分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浙贝母的产地和分布

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分布于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在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浙贝母的形态特征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球形或扁形,白色,上下微凹入,常由两、三枚肥厚的鳞片对合而成,直径2~6厘米;一般一个鳞茎有两个心芽;鳞片和心芽着生在鳞茎盘上。茎单生,直立,圆柱形,高30~80厘米,光滑无毛,有蜡质。单叶,无柄;下面叶较宽,上面叶较窄,被针形至线状被针形,长6-15厘米,宽0.5~1.5厘米,全缘;下部叶对生或近对生;上部叶互生,顶端呈卷须状。花单生于茎项或上部叶腋间,有短梗。一般植株有3~9朵花,总状排列,开放时下垂,钟状;花被6片,淡黄绿色,排成两轮,长倒卵形或卵圆形,长2.5厘米左右,宽1.5厘米左右,内散布紫色斑点,互相交织成网状;雄蕊6枚;雌蕊1枚。蒴果,具6等宽的纵翼,成熟时室背开裂,每果有种子50~100粒。种子扁平,近半圆形。边缘具翼,淡棕色,一般长0.6厘米,宽0.5厘米,厚约0.1厘米,千粒重约3克。

浙贝母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浙贝母的注意事项

寒痰、溼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反乌头。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①《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溼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②《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③《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④《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浙贝母的附方

①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三钱,紫苏二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痈毒肿痛:浙贝母、连翘各三钱,金银花六钱,蒲公英八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咽喉十八症;大黑枣每个去核,装入五倍子***去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经验广集》吹喉散***

④治对口:象贝母研末敷之。***《杨春涯经验方》***

二、浙贝母的作用,都有哪些

浙贝母的作用,都有哪些?

浙贝母也被称为贝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贝母的根有瓣,颜色为黄白色,像贝母,所以被称为贝母。贝母根茎纤细,颜色碧蓝,叶如荞麦叶,贝母开的花为碧绿色,形如鼓花。中药方面,贝母有川贝母和浙贝母两种药。顾名思义,川贝母主要生产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青海等地区,生长在西藏海拔4000米多的草地上。川贝母的头大约1厘米左右大,因为头很尖,所以也有人叫它尖贝;浙贝母主要产自浙江。另外,浙江省以象山地区为主,所以浙贝母也叫象贝,其头比川贝大,最小的一厘米,大的有二厘米因为是厘米,所以也有人叫大贝。

贝母有祛痰、退热、消结的作用。特别是治疗咳痰发黄浓厚、舌苔发红、口渴等有热像的咳嗽很有效。另外,由于两者都有祛痰作用,散结消肿也与祛痰作用有关,双贝母可治疗癔病、乳痈、肺痈等症状。川贝母、浙贝母有很多相同的效果,但它们也有很多不同。在痰热咳嗽的治疗上,川贝母药性甘润,善于润肺止咳,适合阴虚肺燥咳嗽。这种咳痰液黏稠,同时对川贝母有滋润肺的作用,适合化痰;浙贝母药性稍苦寒,常用于清泄,主要适用于痰瘀于肺,或外感风热咳痰较多。

因为川贝母比较贵所以经常不放汤剂,其质地很脆,将其捣碎制成微粉,直接饮用可以充分利用药材资源。另外,川贝母由于具有滋润肺的作用,经常作为药膳使用。痉挛:贝母生物碱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兔、猫体外肺灌注显示,低浓度可缓解支气管,高浓度可对支气管有轻微收缩作用。对中枢神经的作用:皮下注射浙贝母碱和脱氢浙贝母碱2mg/kg,减少小鼠自发活动,灌胃4mg/kg延长戊巴比妥致小鼠睡眠时间,皮下注射2mg/kg,对小鼠醋酸扭转法试验

三、浙贝母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拉丁名 5英文名 6来源 7浙贝母的植物形态 8浙贝母的生长繁育 9浙贝母的病虫害 10浙贝母的采收加工 11浙贝母的用途 12浙贝母的药典标准 12.1品名 12.2来源 12.3性状 12.3.1大贝 12.3.2珠贝 12.3.3浙贝片 12.4鉴别 12.5检查 12.5.1水分 12.5.2总灰分 12.6浸出物 12.7含量测定 12.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2.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2.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2.7.4测定法 12.8浙贝母饮片 12.8.1炮制 12.8.2性味与归经 12.8.3功能与主治 12.8.4用法与用量 12.8.5注意 12.8.6贮藏 12.9出处 13参考资料附: 1用到中药浙贝母的方剂 2用到中药浙贝母的中成药 3古籍中的浙贝母 1拼音

zhè bèi mǔ

2英文参考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朗道汉英字典]

Fritillaria verticillata [朗道汉英字典]

Willd.var.thumbergii Bak [朗道汉英字典]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unberg fritillary bul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hunberbg fritillary bulb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浙贝母为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1]。浙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象贝、大贝或珠贝。鳞茎及花供药用。主产中国浙江省鄞县樟村,有数百年种植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thunberbg fritillary bulb(《中医药学名词(2004)》)

6来源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浙贝母的植物形态

浙贝母的株高80cm左右。鳞茎扁球形,由23片肥厚的鳞片组成,内有23个芽。茎直立。叶条状披针形,茎下部叶宽,对生;上中部叶长,上部叶互生;顶端呈卷须状。花一至数朵。生于茎顶或上部叶腋,淡黄色或黄绿色,雄蕊6枚。蒴果卵圆形,具有6条宽翅。种子多数,扁平。花期3月至4月。果期4月至5月。

8浙贝母的生长繁育

喜温暖气候,根的生长要求725℃,地上部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在430℃,超过30℃植株顶部枯萎,喜土壤湿润,阳光充足。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整地时,施足基肥,作为高畦或高垄;雨水少的地区作为平畦或半高垄。

主要用鳞茎繁殖,要求较严格,一般选具两个芽、直径45cm者,当地称为二号鳞茎。栽种宜深,约1416cm,利于越夏,且长成的鳞片抱紧,适宜做种栽用。商品田栽种宜浅,深约610cm,有利于鳞片膨大,且长成的鳞茎张口,便于加工。栽后一周开始发根,飞扬年2月初出苗,10天左右出齐,先抽出两个主茎,俗称“头秆”。要早中耕除草,宜在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前期进行,结合施肥。施肥特点是前期重施,后期轻施。注意排水灌溉。及时摘花打顶,利于鳞茎增产。也可采用种子繁殖,虽繁殖系数高,但从种子萌发到收获约需5年时间,其保留与越夏仍存在问题。种子有胚后熟阶段,需要510℃低温条件,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播深1.52cm,畦面需加覆盖物。

9浙贝母的病虫害

浙贝母的病虫害有灰霉病Botrytis elliptic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干腐病Fusarium avenaceum、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蛴螬等。

10浙贝母的采收加工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商品田于5月中旬采挖,洗净后分级加工,鳞茎直径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分瓣的鳞片,加工品称大贝;直径3.5cm以下者,不摘心芽,加工品称珠贝。将分级后的鳞茎,撞破表皮至渗出浆液时,每100kg加贝壳灰或熟石灰34kg,继续撞匀,灰附着在鳞片上吸收浆液,晒干即成商品。

11浙贝母的用途

鳞茎含甾醇类生物堿,如贝母堿(贝母素甲Peimine Verticine)约0.1%、去氢贝母堿(贝母素乙Peiminine Verticinone)。味苦、性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功能。主治外感风邪,痰热郁肺,咳嗽等症。

12浙贝母的药典标准 12.1品名

浙贝母

Zhebeimu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

12.2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12.3性状 12.3.1大贝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12.3.2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1.5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和干缩的残茎。

浙贝母(浙贝母和川贝母的区别)

12.3.3浙贝片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l~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12.4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直径6~56μm,层纹不明显。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少见,副卫细胞4~5个。草酸钙结晶少见,细小,多呈颗粒状,有的呈梭形、方形或细杆状。导管多为螺纹,直径至1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浓氨试液2ml与三氯甲烷20ml,放置过夜,滤过,取滤液8ml,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贝母素甲对照品、贝母素乙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一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2.5检查 12.5.1水分

不得过18.0%(附录Ⅸ H第一法)。

12.5.2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 K)。

12.6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12.7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12.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贝母素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2.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贝母素甲对照品、贝母素乙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贝母素甲0.2mg、贝母素乙0.15mg的混合溶液,即得。

12.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烧瓶中,加浓氨试液4ml浸润1小时,精密加入三氯甲烷一甲醇(4:1)的混合溶液40ml,称定重量,混匀,置80℃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加上述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2.7.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20μl,供试品溶液5~15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分别计算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贝母素甲(C27H45NO3)和贝母素乙(C27H43NO3)的总量,不得少于0.080%。

12.8浙贝母饮片 12.8.1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或打成碎块。

12.8.2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肺、心经。

12.8.3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12.8.4用法与用量

5~10g。

12.8.5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12.8.6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12.9出处

四、中药学辅导: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药名】:浙贝母

【拼音】:zhe bei mu

【英文名】:原植物 thunberg fritillary bulb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主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性味归经】:《本草正》:"味大苦,性寒。"

《本草正》:"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别名】:土贝母(《本草正》)、象贝(《经验广集》)、浙贝、象贝母(《百草镜》)、大贝母(《本草正义》)

【处方名】:浙贝、象贝、大贝、大贝母、元宝贝、苏贝母、象贝母

【商品名】:浙贝母:又名大贝母、象贝母、浙贝、大贝、象贝。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湖南等地。多为人工栽培。以鳞茎肥壮、质坚实、干燥、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象贝母:又名象贝。为浙贝母中产于浙江象山者。

元宝贝:为象贝中鳞瓣一面凹入形如元宝状者。品质最优。

珠贝母:又名珠贝。为象贝中鳞茎完整呈偏圆球形者。品质略次。

苏贝母:为浙贝母的野生种。其鳞茎较栽培者小。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拉丁名】:药材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原植物fritillaria verticillata willd. var.thunberqii bak.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清水稍浸。捞出,润逐后切厚片,晒干。

【考证】:出自《药材学》①《神农本草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②《百草镜》:"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皮糙微苦,独颗无瓣,顶圆心斜。入药选圆白而小者佳。"③贝母在《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贝母"一条,所指即系本品。清《百草镜》始有"浙贝"之名。但据以前各家所述产地、形态,实已包括本品在内。如宋《本草图经》并有"越州贝母"的附图。参见"川贝母"、"土贝母"条。

【生药材鉴定】:①元宝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片,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宝状,瓣长约1.7~ 4厘米,厚7~17毫米。表面白色,或带淡黄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齐,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气微弱,味苦。②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球形,高 1~ 1.7厘米,直径2~3.5厘米。表面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略似肾脏形,中央为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残茎,内表面里淡黄白色。质地、气味同元宝贝。上述二种药材,均以鳞叶肥厚、表面及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个较小、表面灰白色、断面中心棕红色者为质次。元宝贝较珠贝为优。主产浙江,安徽、江苏亦产。江苏产者称苏贝母,为浙贝母的野生种,其鳞茎较栽培种为小,直径2~3.5厘米,高 1~1.5厘米。药材与珠贝相类。【显微鉴定】鳞叶上表皮表面观:细胞类多角形、类方型或类长方形,长28-192μm,宽24-70μm,垂周壁较平直;角质栓(横切面观角质层稍厚,在表皮细胞垂周壁部位,角质层向内凸出形成角质栓)表面观呈粗颗粒状,排列较密。气孔类圆形或扁圆形,直径46-68μm,副卫细胞 3-5个。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长卵形、广卵形、三角状卵形、卵状椭圆形、贝状圆形、灯泡形或类圆形,边缘较平整,少数较小端尖突,直径5-50(-56)μm,长约至60μm;脐点隐约可见,点状、短缝状、人字状或马蹄状,位于较小端;层纹明显而细密。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大小不一。半复粒稀少,脐点2个。

【中药化学成分】:鳞茎含浙贝母碱(peimine, verticine)、去氢沥贝母碱(peiminine)、贝母酵(propeimine,c24h40o3、熔点186")。此外还有四种含量极少的生物碱:贝母丁碱(peimidine, c27h45no2,熔点222")、贝母芬碱(peimiphine, c27h45~7no3,熔点127")、贝母辛碱(peimisine,c27h43no4,熔点2706)和贝母替定碱(peimi-tidine, c27h43~5no3,熔点188")。日本产的浙贝鳞茎中还分出了浙贝母碱的葡萄糖甙。含甾醇类生物碱:贝母碱(贝母素甲,peimine,verticine)、去氢贝母碱(贝母素乙,peimi-nine,verticinone)、浙贝宁(zhebeinine)、浙贝丙素(zheberine)、浙贝酮(zhebeinone),后者为去氢贝母碱的差向异构体,以及微量的贝母新碱(peimisine)、贝母芬碱(peimiphine)、贝母定碱(peimidine)、贝母替定碱(peimitidine);又谓含贝母碱甙(peiminoside),水解后生成贝母素甲和一分子葡萄糖。此外,尚含胆碱及二种中性甾类化合物:贝母醇(propeimin)及植物甾醇。

【中药化学鉴定】:(1)本品粉末置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显亮淡绿色荧光。(2)本品70%乙醇提取液,蒸干后加1%盐酸溶解,滤过,滤液分置两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有橘红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硅钨酸试液有白色絮状沉淀。(检查生物碱)(3)本品横切面,加碘试液2-3滴,即显蓝紫色,但边缘一圈仍为类白色。(4)薄层层析:本品的浓氨溶液和苯混合溶剂提取液蒸干后加氯仿溶解为供试液;另取贝母碱与去氢贝母碱加氯仿溶解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加氯仿溶解为供试液;另取贝母碱与去氢贝母碱加氯仿溶解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溶液(17:2:1)展开,喷以碘化铋钾试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有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科大学李萍等,以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为0.21%;以薄层扫描法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碱含量为0.049%,去氢贝母碱为0.019%。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