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疗法(埋线疗法视频教程)

一、埋线的作用是什么

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主要作用:

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埋线的各种效应及刺激过程,形成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疼痛与经络闭塞,气血失调有关,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埋线疗法有“制其神,令气易行”,它能转移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故可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埋药线的多种效应,一般具有兴奋的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

埋线疗法(埋线疗法视频教程)

扩展资料:

穴位埋线的注意事项:

1、埋线疗法所采用的针具及线体均为一次性的医疗产品,保证一人一针,用后按规定销毁,避免了医源性交叉感染,保证安全卫生。

2、埋线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体质较柔弱或局部经脉不通者更明显,一般持续时间为2~7天左右。

3、埋线后6~8小时内局部禁沾水,不影响正常的活动。

4、局部出现微肿、胀痛或青紫现象是个体差异的正常反应,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较慢,对线体的吸收过程相对延长所致,一般7~10天左右即能缓解,不影响任何疗效。

5、体型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较薄的部位,因其穴位浅,埋线后可能出现小硬节,不影响疗效,但吸收较慢,一般1~3个月左右可吸收完全。

6、女性在月经期、孕娠期等特殊生理期时期尽量不埋线,对于月经量少或处于月经后期患者可由医生视情况‘辨证论治’埋线。

7、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及有出血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

8、此疗法为绿色、无毒副作用,分为埋线治疗期(15天埋线一次,三次为一疗程)和埋线巩固保健期(1~2个月埋线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9、埋线期间主要忌食:油、糖。禁食:羊肉、猪肉、糖类、面食、核桃、瓜子、花生、咸菜、泡菜、动物内脏、咸鸡蛋、松花蛋等。

10、可食用食物:蔬菜类:以黄瓜、冬瓜、芹菜为最好;

肉类:可选用牛肉、鸡肉、兔肉、鸭肉、虾肉、鱼肉等;

蛋类:以煮鸡蛋、茶鸡蛋、牛奶、豆浆为主;

水果类:可选草莓、酸梨、西红柿、苹果等。

11、埋线后宜避风寒、调情志,以清淡饮食为主,忌烟酒、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2、如果埋线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者,请与医生联系,以做相应抗感染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埋线

二、穴位埋线的疗法介绍

穴位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其适应症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中西药物乆治不愈的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所起到的治疗作用相当于针灸数十次的功效,其中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速效、长效、特效的优势,经得起实践检验,治疗次数少,病员痛苦小,花钱少。穴位埋线优于当前多种医疗技术的疗效,是我们一直共同寻找的最佳治疗方法。

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线体对穴位进行植入.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经过多种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穴位埋线,每20~30天治疗一次,避免较长时间、每日针灸之麻烦和痛苦,减少就诊次数。因而,穴位埋线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特制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将人体可吸收的载体羊肠线(15天左右可自行吸收)植入相应的穴位,长久刺激穴位,起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祛病强身、保健美容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埋线一次相当于针刺十次或数十次,疗效持久巩固,省时方便。

穴位埋线法是改良式的针灸,也是一种长效针灸,广泛应用于埋线减肥祛斑除皱美容领域,另外也可以治疗30多种临床顽固病,一些中医针灸学校也开设的有针灸埋线的短期技能培训班,像河南康利针灸推拿学校开设的穴位埋线培训班等众多中医针灸大师及机构也开设的有这种培训,对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中医穴位埋线的发展

穴位埋线起源于石家庄,西医埋线的发明人为陆建,中医埋线的创始人为任树森,两种埋线的区别在于指导理论不同,2005年,国家卫生部对于中医穴位埋线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将其列为百年百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之一,2007年,在河北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首先于2007年在河北省批准成立了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埋线疗法专业委员会,这在官方学术领域为第一家.<<河北日报>>予以了报道,在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推荐下,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王国强部长主编的<<中医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任树森编写了第八章<<中医穴位埋线>>,将中医埋线疗法列为中医适宜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其中穴位埋线的操作手法为任氏两快一慢此手法被重点推广,此书已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国,为配合中医埋线疗法的推广.2011年任树森主编了<<中医穴位埋线疗法>>一书,此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向全国发行,现已再版发行.

穴位埋

中医埋线治疗的疾病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可以治疗200多种疾病(可参考任树森主编<<中医穴位埋线疗法>>一书),埋线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疼痛病效果显著,如三叉神经痛可以当时止痛,远期疗效很好且不损伤神经,是中医保守疗法中治疗三叉神经痛比较理想的方法,埋线对痛风病止痛效果好,且能消除嘌呤酸而达到根治的目的。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和中期患者,运用中医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它的治疗特点止疼效果快、安全,创伤小;并能治本、疗效好,晚期的股骨头坏死建议手术。埋线疗法在癌症的治疗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如对肺癌的治疗,运用中药的同时配合中医埋线效果很好,中医穴位埋线加中药治疗肺癌可以迅速减轻各种症状,同时改变人体内环境,达到标本兼治,延长寿命的目的,特别是埋线对于肺癌胸痛止痛效果独特,对于放化疗反应埋线可减轻呕吐症状,提高疗效。另外,埋线治疗消化道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等,效果都很不错。

哮喘病,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病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缓解症状快,痛苦小,如能配合中药治疗,标本同治,效果更好。

埋线疗法比针灸的刺激量大,所以对于有些病(疑难病、慢性病、疼痛病)的治疗比针灸的效果要好,它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省时间等特点。适于基础医疗单位使用,值得推广普及。

三、穴位埋线疗法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名称 4概述 5适应症 6禁忌症 7准备 8方法 9并发症及处理 10注意事项 1拼音

xué wèi mái xiàn liáo fǎ

2英文参考

acupoint catgutembedding therapy

point embedding therapy

3名称

穴位埋线疗法

4概述

穴位埋线是在腧穴皮下埋藏羊肠线,通过连续性***经络、腧穴来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平衡的一种美容治疗技术。

5适应症

适应证有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病程较长者)、脾虚泄泻、遗尿、腰肌劳损、角膜斑翳、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等。

6禁忌症

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肺结核活动期、发热、妇女妊娠期及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7准备

1.备埋线针,或改良12号腰椎穿刺针(针芯前端磨平),或三角针,或尖头手术刀片、手术刀柄、三角缝针,缝合丝线。

2.常规皮肤消毒用品,洞巾,血管钳,注射器,镊子,持针器,剪刀。

3. 0.5%~1%盐酸普鲁卡因,0或1号铬制消毒羊肠线,消毒纱布及敷料等。

8方法

1.按病情选定穴位,用甲紫标记。

2.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按无菌操作,戴手套、铺洞巾,在穴位两侧用1%普鲁卡因作皮丘局麻(直埋法时行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即可)。

3.埋线方法

(1)横埋法(穴位穿线法):用三角缝针穿羊肠线(球结膜压线),在局麻皮丘处进针,经穴位深层肌肉组织穿穴位,可利用缝针对肌层加压***,使有酸胀感后,从穴位另一侧出针,用止血钳夹住肠线尾端,来回抽拉数次(如病情需要,可连续穿几个穴位;距离过长可分段穿线),然后剪去外露线头,提起皮肤使线头全部退入皮下。用碘酊点擦后敷料包扎57d。根据不同部位,线可埋成直线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环形等;如球结膜埋线,可在角膜外缘、按时钟3、6、12点位置进针,作环形埋线。

(2)直埋法:取长11.5cm的羊肠线,放入腰椎穿刺针的针腔前段,针从局部刺入穴位,达到应有深度及有酸胀感后,一边压针芯,一边将针抽出使肠线埋入组织内。起针后,用碘酊点压针孔,敷料包扎35d。

(3)结扎法:用尖刀片在局麻皮丘上切开皮肤长约0.20.5cm,用弯止血钳插入穴位深处***弹拨,使产生酸麻胀热感,然后将已穿有羊肠线的缝针从切口处刺入,穿过穴位深层,从另处穿出皮肤,再从出针处往回刺,经穴位浅层至切口处出针,将两线头适当拉紧打结(局部肌肉松弛的应拉紧些),将线头埋入切口深处,局部消毒包扎57d。按病变部位不同,还可采用半环形、8字形、环形结扎。结扎法常用于肌肉松弛无力的患者,如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4.每次埋13穴,每隔2030d埋线1次;用结扎法每隔l2月1次,45次为1疗程。

9并发症及处理

(1)埋线1~5d内,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无须处理。

(2)少数病例反应较重,切口处有少量渗出液,亦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处理。若渗液较多凸出于皮肤表面时,可将乳白色渗液挤出,用70%乙醇棉球擦去,再覆盖消毒纱布。

(3)施术后患处局部温度可升高,可持续3~7d,无需处理。少数就医者可有全身反应,于埋线后4~24h内体温上升,一般约38℃,局部无感染现象,一般不需处理,持续2~4d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4)施术后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多形核细胞计数增高的现象,应注意观察,对症处理。

(5)如并发感染,一般在施术后3~4d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热。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

(6)个别对羊肠线过敏的就医者在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羊肠线逸出。应适当做抗过敏处理。

(7)可能发生神经损伤所致功能障碍现象,应及时抽出羊肠线,并给予对症处理。

10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所埋肠线不可暴露皮外;结扎处应避开重要神经血管,以免损伤。

2.埋线多选取肌肉比较丰满部位的腧穴,以背腰部及腹部穴最常用。取穴原则与针刺疗法相同,治疗皮肤病时,可采用病灶局部取穴与辨证取穴结合。操作宜轻巧,用力均匀,避免断针;胸背部埋线注意针刺方向和深度,严忌过深,防止刺伤内脏。根据腧穴的不同部位掌握埋线深度。以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为宜,但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注意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

3.埋线后34d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红肿、全身疲乏、低热、针眼或刀口有乳白渗液等,属正常反应,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若渗液较多,局部显著隆起,可挤出渗液,消毒后敷裹。如有局部明显瘙痒、红肿、疼痛及全身发热等过敏反应,可予抗过敏治疗。

4.埋线34d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有发热者,可能有感染应及时抗菌治疗。

四、埋线疗法的概述

总之,埋线疗法的三大作用,相互关联,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机体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促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即是一种经络疗法。它是将人体可吸收的生物蛋白线埋入穴位,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

从渊源上说,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针灸的一个分支,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穴位埋藏疗法改良而来。针灸或点穴时,外力对穴位产生刺激,一旦针或手指离开穴位以后,对穴位的刺激就随之消失了,例如当胃溃疡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中医大夫就采用针灸治疗在患者“足三里”的穴位处扎一针,即刻就会缓解疼痛,但是起针后,疼痛依然会发作。后来医生就把一根针埋在病人的“足三里”穴中,让它长期刺激穴位,这就是最初的穴位埋藏疗法。从这个角度讲,穴位埋藏疗法是一种长效针灸疗法,弥补了针灸原有的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陷。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一种动物蛋白载体,比如羊肠线,代替银针埋在穴位中通过羊肠线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载体在一段时间内会自然溶解,被人体吸收,穴位埋线疗法也因之得名。除针和羊肠线以外,穴位埋藏疗法使用的载体还有钢圈和磁块等。载体的使用虽然呈现多样化,但埋藏载体使用的器具和方法一直不甚理想,最初曾是在局部皮肤表面割个创口,把载体埋到里面,然后把创口缝合起来(有些载体数日后还需要再拆线取出)显然,这种方法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皮肉之痛,还有可能形成疤痕。后来也有使用空心针埋线的,空心针拔出以后,羊肠线就留在穴位上,但这些方法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如慢性肠炎、胃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等,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保健等项目,将这种疗法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肥胖以及人体疲劳综合症等。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穴位埋线疗法能调理人体经络,使人的经络畅通。人体十二经脉内连于脏腑,外达于肢节。例如:脾虚痰湿的患者,既可引起黄褐斑,又可导致肥胖及出现人体疲劳综合征的症状,只要健脾利湿,这些状况都可以得到缓解。在治疗过程中,操作者会根据临床症状,合理调理肝肾,滋补肝肾,补益气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起到了异病同治的目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