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宪的狗是什么狗(抖音网红吴宪怎么死的)

一、吴宪的吴氏后代

吴宪是新四军的革命战士,他儿子吴胜利将军现在是军事委员会常任委员长,原在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服役,曾经在四艘导弹驱逐舰,四艘导弹护卫舰上当过舰长,在原福建军区当过司令员,曾经是大连舰艇学院的院长。现在要退休了。

二、抖音网红吴宪怎么死的

没有死。这个四川小伙现在还活的好好的,他是抖音的一个短视频制作达人。旅行博主吴宪因大雪天气受困于果洛州玛沁县,被玛沁县公安局民警救助

三、吴宪的科学贡献

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和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是卓著的,由之赢得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声望和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他在国际上,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美国生物化学家协会会员、美国实验生物学和医学会会员、荷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顾问委员、原德国自然科学院名誉院士、美国亚拉巴马州科学院院士、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Sigma Xi Society)会员,以及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营养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1949年)和热能需要量委员会委员(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国际医学名人录》(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国科学名人录》(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国名人录》(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学家传记大辞典》(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书。美国学者里尔顿·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将他誉为“中国化学的巨人”,并评价道:“毫无疑问,吴宪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最伟大的化学家,或者说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他在1919年发表他的第一项研究时,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类的化学研究。”到1949年,“化学研究已发展到全国时,对这一事业,没有人比吴宪贡献得更多。”作为一名科学大师,吴宪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学术研究和发展中国科学事业。吴宪一生发表研究论文l63篇,专著3种。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此外,还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仅作一般性介绍。

(一)临床生化方面

吴宪以1919年的博士论文《一种血液分析系统》为基础的一系列工作,为现代临床血液化学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具有历史性的创新意义,在国际上长时间被广泛采用。其中关于血糖测定的方法被国际上沿用长达70年,为此他被誉为国际血液分析的权威。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测验血中的非蛋白氮组分对病人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例如仅一次尿酸测定就需耗血25毫升。而福林—吴的新方法只需10毫升就足以进行包括尿素、肌氨酸、肌氨酸酐、尿酸和糖的测定(其中只需一滴血就能测定血糖)。除了血液外,他还对尿、唾液和脑脊液持续进行了多年的分析和探讨。

(二)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方面

这是吴宪在1922-1923年间与范斯莱克(当时是协和访问教授)、麦克林(F.C.Mclean)等的合作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在等量渗透(osmotic equality)、唐南平衡(Donnan equilibrium)与钾钠不扩散的基础上,在每一呼吸循环中,为电解质与水、血浆与血细胞之间的迁移做出了解释。这项工作成为生化文献中的经典性工作。

(三)蛋白质变性的研究

这是吴宪在协和期间主持的一项较大规模的研究,以解决这一当时国际上尚未解决的问题。l924—1940年间,他与其同事严彩韵、邓葆乐(C.Tenbroeck)、李振翩、林国镐、林树模、陈同度、黄子卿、刘思职、杨恩孚、周启源、徐嘉祥、王成发等陆续发表“关于蛋白质变性的研究”专题系列论文l6篇,相关论文l4篇,并于l929年第l3届国际生理学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理论,认为蛋白质变性的发生与其结构上的变化有关,但这一理论在当时未能引起重视。以后,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于l931年在《中国生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上正式提出了“变性说”,用种种事实表明,天然可溶性蛋白质(即球蛋白)的长肽链一定是由氨基酸的各种极性基团被分子内的某种次级键按一定方式连接而形成有规律的折叠,使蛋白质分子具有一种紧密的构型(现在称为构象)。蛋白质的这种次级键一旦被物理、化学的力破坏,构型就被打开,肽链则由有规律的折叠而变为无序、松散的形式,即发生了变性。蛋白质变性学说尽管被一度忽视,但最终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验证和好评。诚如著名蛋白质化学家豪若威兹(Felix Haurowitz)在1950年评论,这是“关于蛋白质变性的第一个合理学说”,他认为这个理论至少比其他人早发表了5年。美国生化学家佛拉顿(J.S.Fluton)在其关于生物化学历史的专著中对此这样记载道:“这一假说被广为接受,并在不久得到进一步实验的支持,但是它还未能表明维持天然蛋白质构象中的化学力问题,这个问题后来由默斯凯(A.Mirsky)、波林(L.Pauling)和哈金斯(M.Hugyins)提出的维持蛋白质构象的‘氢键’理论而得到解决。”此外,国内有学者认为,从他对血红蛋白与球蛋白的研究结果表明,吴宪似乎在50年前就已接触到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为蛋白质大分子高级结构研究开了个头。总之,他的工作“为蛋白质大分子高级结构的研究写下了有价值的一页”。

(四)免疫化学

吴宪l927年开始了这方面研究后作出不少领先的成绩。他和李振翩、郑兰华、萨本铁、周田、李冠华、刘思职、王成发等在15年中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研究,其中,他在国际上首创了标记手段。他用带色基团的血红蛋白,继而又用碘化清蛋白作为标记抗原,这种方法比用同位素作标记进行类似的研究要早许多年。利用这一方法,吴宪等人在其他蛋白质存在的同时进行了抗原、抗体沉淀物的定量分析,从而确定了抗原与抗体的定量关系,以后又进行了纯抗体的分离并证实了抗体的“一元论”。

(五)营养学

1927年起,吴宪与严彩韵、陈同度、万昕、张昌颖等对我国食物进行了大量而系统的分析研究,他们还对素膳和荤膳大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通过数十代大白鼠遗传、饲养实验,比较了纯素膳与荤杂膳的营养价值及其对动物的生长、生殖、基础代谢、自发性活动以及寿命的影响,由研究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与西方相比,中国一般人民体质弱和身材矮小的原因主要不是种族和遗传上的,而是由于膳食质量差。只要加强营养,完全可以得到改善,这就从理论上否认了外国人对中国人体质问题的种种偏见。1989年,他编著出版了我国现代最早的营养学专著——《营养概论》。30年代,他还在对我国食物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编著了我国第一部《食物成份表》。吴宪关于营养学的研究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对当时的中国有一定现实意义。

(六)氨基酸代谢

这是他晚年(1948—1953年)在美国进行的研究。为了研究人类生物学,他用N15标记氨基酸和其它有关的化合物,对之进行了一系列代谢实验,于1949年发表了该系列的第一篇论文。l953年以后,由于健康原因,此项工作未能得以继续,然而,在退休后他仍一边自学高等数学,一边将其所学得的微积分法和质谱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分析测定,从而提出了一项普遍原则,用以说明在这些实验中所得的关于排泄的数据,并于1959年发表了最后的三篇论文。

除了上述工作外,由吴宪组织进行的关于激素和抗生育的研究也都很有价值。

吴宪具有十分敏锐的观察力,他有把重要事物从不重要事物中辨别出来的才能,并且在任何讨论中都能抓住问题的实质,他能迅速及时地把握住当时国际研究的前沿工作,以及对中国社会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并能不断创新。同时,他还有高超的实验研究技能。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入都感到他思想敏锐、见识深濬、敢于探索。亦师亦友的著名美国生物化学家范斯莱克这样评价吴宪:“只有当亲眼看到他的工作时,你才能充分领略到他才智上的异彩和技术上的完美。他是当今生物化学中伟大的并且具有真正独创性的领袖之一。”

就由吴宪在国内主持的研究来看,他的研究思路似从两条路线发展的:一条路线是纯基础理论性研究,以追求高水平、探索真知为目的。主要从组成生命体的基本要素蛋白质入手,研究其性质、结构(变性研究)、生物机能(免疫研究、氨基酸代谢),以及与之有关的种种特性,以期望最后上升到解决人类基本生命机制的研究。在这条路上,他本着“科学没有国界”的原则。另一条路线是带有应用性的基础研究,是以用科学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目的,主要从分析北京人的膳食和各种食物入手,进而研究素膳,到设计提出优化的营养,希望由此最终能提高中国人的身体素质,这条路径体现出他“科学救国”的良好愿望。他的研究生涯是在这两条路径上几乎同时发展的,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但对营养的研究结果与他的希望无疑存在着偏差,因为解决中国人身体素质(营养)问题绝不是单靠科学就能达到目的的。随着日本的侵华,政局的恶化,他也逐渐清楚地认识到了这点,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泄气住手,而是愈来愈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尽管他的科学研究最终因日军的侵略全部中断,但已为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生化研究开了路。吴宪不仅在科学上追求真知,而且把发展中国科学事业视为自己的义务。众所周知,协和是美国洛氏基金会出资兴办的当时亚洲一流的高水平学校,从院长到教授最初都是外国入。作为协和最早的一位中国籍主任,他是协和教育委员会(Education Division)成员、教授会(Committee of Professors)和执行院长任务的三人领导小组(即执行委员会Administrative Committee,l935—1937年间组成)成员。他积极参加治校工作,为该院中国同仁和师生向校方争取福利、改进教学而尽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信赖。作为生化教授与科主任,他始终具有不断发展的战略眼光:他重视学术交流,早在1922年协和外籍教员成立美国实验生物学和医学会北京分会(Society for Experiment Biology and Medicine,Peking Branch)时,他就参加了该会的学术活动,他曾先后邀请美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范斯莱克、科恩(A.E.Cohn)和黑斯廷斯等教授来科任访问教授,进行讲学和合作研究,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他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学生实验课的设置,一到校就开设了实验课,编写实验讲义,并在多年实践基础上与周启源(1903—1986年)合著了《生物化学实验》一书(吴宪用英文写成,由周启源译成中文),于l941年由中华医学会编辑委员会出版,向全国医校推广使用,以促进其他医学院校生化实验的进步。他对生物化学的分支与教学也有创新,首次提出了“物理的生物化学”(Physical biochemistry,现称生物物理化学)的概念,以物理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于生物化学问题的解释和研究,从分子水平基础上考虑生物的化学问题。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和国际生物化学的发展,他在l934年出版了用英文写的《物理生物化学原理》,(在此以前国内外尚未见有这类著作),作为协和本科医前期一年级生物化学的课本,并亲自讲授,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他严格选择师资和重视培养青年,除了医学院学生外,他还先后吸引了十余位刚回国的青年化学家到实验室工作,并接受培养进修生和研究生20余人,据他的学生估计,到50年代,“中国的生化教师和研究人员有70%以上曾在协和医学院受过训练。”他们后来或在教学、或在研究单位担任领导任务,并在教学和研究工作第一线献身,大都已为我国生物化学或其他化学学科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科在20年代至40年代前期出人才、出成果,在国内外声誉卓著。

吴宪的科学成就及领导才能为他带来了许多声誉,而他也认真对待这些,义无反顾地为发展中国科学事业出力献策。1926年,他在协和医学院协助林可胜成立了中国生理学会,并自其成立起就参与负责该会的具体工作,担任理事会委员(到1940年)、书记兼会计(1929-1931年)、会长(1931-1935年)、《中国生理学杂志》常务编委(1927-1941年),与林可胜等其他学者积极配合,把学会办得非常出色。中国生理科学在30年代引起当时国内外科学界的瞩目,与中国生理学会的推动作用有相当的关系。除此而外,吴宪还是中国科学名词编审委员会化学组委员(1921-1927年)、中国化学会创始期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志》编委(1935-l937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科学研究补助金和奖励金审查委员会委员(1932-l938年)、中华医学会特组营养委员会主席(年代不详)、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通讯研究员(起讫年代不详)、该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1935-1940年)及第一批院士(1948年3月)。在所有上述职务(团体)中,他都是尽职尽责地去工作。

为支持抗战,发展战时中国的科学事业,l944年3月,他冒着极大的风险,离妻别子,只身悄悄离开了日军占领下的北平,经过长途艰苦跋涉抵达大后方重庆,筹建和领导中央卫生实验院的营养研究所。当时物质匮乏,条件艰苦,实验设备简陋,但他总是亲临实验室指导实验,有时直到深夜。在他的大力筹组下,中央卫生实验院营养研究所从原来的十几人扩展到拥有几十位学者。抗战胜利后,吴宪负责筹建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他暂选北平先农坛为院址,在重重困难下,积极罗致人才、筹措经费、添置研究设备。他还利用出国开会之机途经美国考察,与当时正在美国的老友侯德榜商谈由永利公司资助,在黄海化工研究所内建“人类生物学研究所”的计划。为实现这一计划,他一方面在美国四处奔走,筹款购置精密仪器运回国,与麻省理工学院商议培养一些中国学生,并将所收集的图书资料寄回国内,以为日后建所之用;另一方面以访问教授身份,在美国大学进修先进的实验研究技术,以便迎接回国后新的研究时期的到来。由于种种原因,他回国建所的计划未能实现,但直到晚年,他仍未放弃这一打算,只因疾病缠身,未能如愿。诚如吴宪的长子吴瑞所言:“发展中国科学事业是我父亲一生的愿望。”

作为科学大师,吴宪的工作意义不仅仅在于发展科学本身,正如安德森在《变化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吴宪国际声望建立得既早而且还由他后来的工作持续着,这使他得到参加国际会议的邀请,成为西方科学团体的成员,并在各种知名科学家的名单中。经常的旅行和同外国科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帮助他成为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

四、吴宪的人物简介

吴宪(1915-2001),直隶(今河北)吴桥人,1915年6月28日生。早在中学时代吴宪同志就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并参加和领导了天津地区的学生运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活动。1935年在天津参加一二九运动。次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四师敌工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城工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35军副政委。参加了孟良崮、济南、淮海等战役。建国后,历任浙江省委秘书长、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市市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浙江省副省长、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吴宪的狗是什么狗(抖音网红吴宪怎么死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